【好奇闻网 www.haoqw.com】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王之涣为什么只留下了6首诗

发布时间:2021-03-08 11:32:13来源:好奇闻网编辑:好奇闻网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说 > 手机阅读

王之涣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朗朗上口,广为传诵。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至于只有六首流传的原因,人们猜测是因为王之涣官职不高,不会有人主动替他整合文章,并且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也不会自己主动编撰,因此作品就此流失。

王之涣为什么只留下了6首诗

开元初年,普通仕宦家庭出身的王之涣,在二十五六岁才以门子调补衡水主簿,也就掌管文书的佐吏,一做就是十几年。

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喜欢结交朋友,经常击剑悲歌。他的很多诗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很多人闻名来拜访他。宴席上想到朋友就要离别,他即兴写了《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友人向东行离开京城,他来到东门给友人折柳送行《送别》: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首诗成了唐诗最著名的送别诗之一,连诗仙李白都偷偷模仿。

官场混了十几年毫无寸进,但欣赏他的人却认为他“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开元十年(722年),上司县令李涤把18岁的三女儿嫁给35岁的王之涣。

李氏青春年少,王之涣大她17岁又带了个儿子,看来诗人的才情足以弥补他的穷酸。婚后李氏安贫乐素,又给他生了个儿子,和他恩爱的度过清苦的余生。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愤然辞去官职,“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

他回山西老家途经鹳雀楼,留下了不朽名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因为这首诗而千古扬名,这首五绝被认为是唐诗五绝的压卷之作。

王之涣远游到蓟门,和朋友离别时留下这首《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唐代诗人喜欢到边塞怀古,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王之涣"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他的留存边塞诗没有三人多,但有这首《凉州词》足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七绝不但是最好的边塞诗之一,又被后人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天宝元年(742年),家庭生活的压力和亲友的劝说下,王之涣补了个文安郡文安县尉,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岁。

王之涣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这六首诗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正是这两首诗给王之涣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王之涣官不过县令,在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千年来对其知之不多。所幸他去世后,堂弟王之咸请永宁县尉靳能给他写了墓志铭。1932年李根源先生在洛阳北邙以两千银元收购几十吨重唐志93石,其中就有这篇墓志,王之涣的生平才为人所知,也让后人领略更不知名的靳能的文采。

标签:首诗 送别 边塞 朋友 之一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王之涣为什么只留下了6首诗》感兴趣,还可以看看《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白起从武庙中踢掉》这篇文章。

野史传说排行

野史传说精选

野史传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