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闻网 www.haoqw.com】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寒衣节为什么吃糍粑

发布时间:2021-03-08 16:19:42来源:好奇闻网编辑:好奇闻网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有些地方称之为“十月朝”。糍粑是十月朝常吃的美食,那么你知道十月初一为什么吃糍粑吗?其实这个习俗与牛有关。

寒衣节为什么吃糍粑

十月初一为什么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传说以前,辛勤耕耘的牛看到人们乐滋滋地吃糍粑时,自己在一旁默默流泪。人们看到比自己更加辛苦的耕牛下泪时,赶忙将手中的糍粑给牛吃,并做两个大大的糍粑,挂在牛的两角,牵着牛去水边照镜子,当牛看到角上糍粑时,牛就高兴地笑了。

为了表达人们感激对牛的劳作之恩,每年人们大糍粑,总要给一些给牛吃。后来人们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定为“牛王节”,打糍粑敬牛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在广东惠州,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惠州人称为“牛神诞”。此时已是农闲季节,为了慰劳家里耕牛终年劳役之苦,每逢十月朝那天,惠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糍粑。

糍粑做好以后,首先用生菜叶包几只,喂家中的大小耕牛,既是慰劳他们一年的辛苦劳作,也是庆祝他们的生日。待耕牛吃过后,全家老少才围坐在一起品尝糍粑,庆祝丰收。这种风俗习惯渐渐传到城里,每到十月朝,城里居民仿效农村习俗,自己动手做糍粑。

就连光绪《惠州府志》也有记载:“十月朔(朔,即农历每月初一),城中作粉食荐祖,乡落以粉食挂牛角以报其劳。”里面所指的“粉食”,即糍粑。在清代的博罗乡村,糍粑又有“粉糍”之名。每到十月之朔,大牛和小牛的待遇不尽相同,大牛用粉糍粘牛角,小牛则粘额头。

“十月朝”这一天,农民除了犒劳耕牛外,还利用新割的稻谷做糕粄,庆丰收酬谢神明,并祈望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为糯谷是迟熟品种,其他晚造稻谷在重阳前后收割完毕,唯独糯谷等迟熟品种在农历九月底收获。农家将新割来的糯谷,舂成米、辗成粉,蒸糕做粄。“十月朝”最有特色的糕食,当然是糍粑。

包糍粑,最初是用石舂将蒸熟的糯米舂成黏团状,或是用布将糯米饭包起用大木板打压成团,收成的花生炒熟、舂碎,拌上熟芝麻末和白糖,糯米团捏出一小块压平摊在手上,放上馅料,溜溜一转,收口捏紧,一个白胖胖的糍粑就在手心。

农谚所说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十月初一吃糍粑也有养生功效。糍粑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标签:十月 糯米 初一 农历 自己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寒衣节为什么吃糍粑》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篇文章。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