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洞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委会境内羊龙潭水库西南约1.1公里处的废弃采石场内,遗址原为一处完整的洞穴遗址,但其洞顶、洞口和洞穴前部现已遭破坏。
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航拍图
发掘区远景
2019年4月,在配合鹤庆金墩乡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区生态恢复项目建设的调查中发现了包含有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的原生洞穴堆积,从而确定蝙蝠洞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6月底至8月初,我所联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和鹤庆县文物管理所对蝙蝠洞遗址正式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探方清理
发掘运用RTK考古测量仪进行布方,将残存的洞穴区域都全部纳入遗址布方的坐标体系之内,根据洞穴的自然分布情况和走向,共布设探方3个,实际发掘面积70平方米。总清理深度约10.3米,原生堆积清理深度约6.3米。发掘采用文化层划分基础上的水平层发掘法进行清理,并将各探方划分为1×1米的多个亚区作为遗物收集和沉积物筛选的最小单位。发掘过程中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RTK测量、标本产状测量统计和照相摄影等手段多方面采集遗址原始信息,并将各类信息全部录入“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实现了考古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数字化。
釉系法测年样品采样
同时还积极加强遗址的多学科合作研究,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合作进行遗址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测定,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进行遗址的釉系法和ESR年代测定,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进行古环境、同位素和遗址形成过程的多项研究工作。
古环境样品采样
由于遗址所在区域前后经历了采石场爆破采石和项目施工单位爆破施工,遗址周边山体上的基岩多有松动,残存的洞穴部分也基本上被施工产生的大量落石所掩埋,遗址发掘工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考古队制定了周密的安全防护方案,在完成先期人工排险和落石清运等工作的基础上,还在工作区域内布置了防护钢架、防护网、防护挡板和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以保障人员和遗址的安全。
发掘前安全排险
发掘工作结束后,考古队联合州县文物部门对遗址发掘区域和探方剖面进行了加固保护,并通过与建设单位和施工部门的多次协调,更改了工程项目原本的规划设计方案,对遗址的核心区域实现了有效保护,为遗址今后的展示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化层地层剖面
遗址的地层堆积主要包括洞穴上部的文化堆积和洞穴下部的裂隙堆积两部分。
裂隙堆积地层剖面(局部)
文化堆积包括第3层至第13层,厚度约2.3米。其中第3层至第6层主要由胶结或未胶结的红色砂质黏土沉积构成,为遗址的上部文化层,厚约87厘米;第7层至第13层为遗址下部文化层,主要由胶结紧密的青灰色钙质胶结层与红褐色黏土薄层交替沉积构成,厚约143厘米。遗址上下两个文化层均出土了丰富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等遗物。
2号探方第11层第2水平层遗物分布情况
洞穴内部在第12层之下开始局部出露底部基岩,但洞穴西侧堆积则呈裂隙状垂直往下分布至6米以上深度,从而使该洞穴形成“无底洞”。在洞穴下部的裂隙堆积中,第22-25层以棕红色粘土沉积为主,出土有大量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但没有发现打制石器和其他文化遗物;第26-30层由棕红色、红褐色黏土与钙板的交替沉积构成,出土有小哺乳动物化石数百件,但没有发现大型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第30层以下的地层经过解剖式清理,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
文化层遗物出土情况
根据遗址上下两个文化层的沉积构成情况,以及出土打制石器的类型组合和技术特点,目前我们初步认为遗址上部文化层的年龄可能在距今10万年之内,遗址下部文化层的年龄可能大于距今10万年。洞穴下部裂隙堆积内古生物化石层的时代应该比下部文化层要更为古老。但关于遗址各个地层具体年龄数据的分布情况还需要各类测年样品测年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够准确了解。
文化层出土的部分石核和石片
蝙蝠洞遗址本次发掘未发现明确的遗迹现象,但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遗址文化层中共出土编号标本1184件,其中包括石制品642件、动物化石539件、烧骨和烧石数件,以及疑似有人工痕迹的带尖骨制品2件。
文化层出土的部分石器
文化层中出土的石制品标本全部为锤击制品,以中小型火成岩砾石为主要原料,其中包括有石核144件、完整和不完整石片191件、工具74件(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凹缺器、尖状器和石锤等,其中以刮削器数量最多,共57件)。
文化层出土的犀牛牙、熊牙和蚌壳等
文化层出土动物化石的种属以偶蹄类动物为主,包括有牛、犀牛和鹿等,另有少量奇蹄类动物的羊和食肉类动物的熊和鬣狗等。遗址文化层出土的动物化石均较为残碎,以动物颌骨和牙齿化石所占比例较高,包括有颌骨、鹿牙和牛牙化石各100余件,犀牛牙化石9件和食肉类牙齿化石8件。
文化层出土的鹿牙、牛牙和颌骨化石
除了编号遗物之外,文化层中还筛选出未编号打制石器数百件,动物牙齿、碎骨等化石数万件。另外还成块收集了包含有大量化石和石制品的钙板200余编织袋。
裂隙堆积内发现的动物化石
洞穴下部裂隙堆积的第22-25层出土有动物化石标本数百件,以大型偶蹄类动物牛和鹿为主,其保存状况比文化层的标本相对要好。
裂隙堆积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
遗址出土石制品在整体面貌上主要以石核-石片体系为主,与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砾石石器文化有较大差别,与北方地区的小石器文化传统也有很大差异,在类型组合和石器加工技术上也表现出了较多的区域性和独特性。值得重视的是,与下部文化层相比较,遗址上部文化层中出土的石核和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小型化、专门化的趋势,以及复杂剥片和精细加工的迹象,反映出在早晚两个阶段古人类在石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
蝙蝠洞遗址为大理境内正式发掘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文化堆积沉积结构稳定,各地层界线清晰,时代跨度较大,可能包含了从更新世中期到晚期的多个地层和沉积单元,可以作为金沙江中游地区中晚更新世阶段的一处典型地层剖面,为滇西地区乃至西南地区更新世阶段地层和史前文化序列的建立树立了重要标杆和参照;遗址地层堆积序列所代表的气候环境的冷暖交替变化,对更新世阶段金沙江中游地区古气候环境的复原和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探索和研究更新世阶段古人类对气候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素材和线索;遗址上下文化层出土石制品在技术面貌上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变化反映出更新世期间区域内古人类技术和文化发展的独特轨迹,对于探索和分析区域内现代人的出现方式以及古老型人类和现代人之间的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遗址虽遭受到较大破坏,但文化遗存依旧非常丰富,为研究金沙江中游地区古人类的生存方式、行为特点和技术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遗址出土打制石器在技术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面貌,为西南地区史前文化多元共存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素材和样本。其发掘和研究对于大理乃至滇西地区史前历史的研究以及远古人类技术和行为的探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说到中国的历史上面的一些神童小编也觉得其实还是挺多的,什么司马光啊,什么还有12岁就当宰相的甘罗啊,还有北朝时期的元嘉了,同一时间能做好多事情呢,还有我们的老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谈论祸福这些事情了,当然还有房玄龄等人,但是今天小编要说的是三国时期的一对神童,其实很多网友已经猜测到了,那就是周不疑和曹冲了,那么既然同时三国时期的人物...
2021-03-0855阅读全文 >>关于胎记,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便是胎记是前世的伤口伤痕或者致命伤。不相信的人认为就是迷信而已,相信的人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苏菲亚·布朗就是这样的人。她发现胎记与疾病之间没有直接关联,90%的胎记或与前世...
2021-03-08809阅读全文 >>姑射灵姿素影,巫山百媚红妆。 宵明清艳映烛光,风雨潇湘相傍。 休说九天玄女,莫谈王母娲皇。 遍翻山海论端庄,六女姮娥上榜。 这首《西江月》是描述《山海经》里美女的词。说的意思就是在山海经里,能被称得上绝世美女的只有七位。女娲(人面蛇身),西王...
2021-03-03207阅读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征服法国后,集结了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准备对苏联展开攻击。这次大型的军事行动成为“巴巴罗萨”行动。在这次行动中,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都参加了此次军事行动。那么这三个集团军群各自分别都有着什么人物和目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1-03-08506阅读全文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清朝,说到清朝其实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清朝早期的政治经济都非常的发达,因为清朝早期战乱不较少,而且,当时外国侵略还没有对中国发起进攻,所以,整体来说,当时的清朝社会还是很平稳的,在清朝时期出现了一种专门的制服类型的东西,叫做黄马褂。满清时期的黄马褂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哪些特权?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2020-05-30498阅读全文 >>说到铜雀台,很多人都会想起杜牧的名句,在他的诗里,曹操的铜雀台成了用来锁住江东二乔的地方。只是,稍微想一想也能明白,他不过是做了一个假设,如果赤壁之战曹操取得胜利,曹操得到二乔,才有可能有“锁二乔”的情况,实际上,曹操甚至连二乔见都没见过,也不一定听说过她们,怎么可能专门为她们建造一座铜雀台呢?居然如此,那么,铜雀台到底是为什么建造的...
2021-03-0885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