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那么,在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吗?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元宵节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关于吃汤圆的一些禁忌:
汤圆虽好吃,吃多了也会伤身。从营养学来看,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甜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食品,如何吃汤圆才健康?吃汤圆得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汤圆虽好吃,但不宜多吃。汤圆属高热量、高糖分食品,含有油脂,缺乏营养素,除热量和糖外,没有太多营养。
其次,汤圆不宜在早上吃。早上胃肠道功能最弱,而汤圆外皮大多糯米做的,不易被消化,早餐吃易消化不良。
再次,吃汤圆时,别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同时减少其它主食摄入量。一般来说吃3个汤圆相当于1两主食。一般主食摄入量在2两左右,吃汤圆最好控制在五个到六个左右,过量的话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最后,油炸汤圆少吃。油炸汤圆虽然香脆,但会使本身油脂含量高的汤圆油脂比例更高,能量密度增加,成为更不健康的食品。胆囊、胰腺疾病患者,食用油炸汤圆很可能加重病情。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病后消化力弱者和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建议应忌食汤圆,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糯米汤圆。建议健康成人吃汤圆也要适量,每天50克左右为宜,不要多吃。另外,体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也不宜过多食用含大量油脂及糖分高的汤圆。
上一篇:掷喜童·摇竹丛:潮汕元宵祈子风俗
下一篇:厦门元宵节习俗
陆逊,在三国时期,是东吴的一位重要人物,受到孙权的赏识,多次为吴国出谋划策,而且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的,正是陆逊。按照一般常理来说,有了陆逊的东吴简直是如虎添翼,孙权对待陆逊应该很好才是,然而,陆逊最终却算是被孙权给逼死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孙权又为何要将陆逊逼死呢?...
2021-03-08553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渊源流长,中国的发展离不来人们的进步,更离不来文明的进步,其实,古代的中国是一个母系社会,后来转变到了男系社会,其实这些都可以统称做氏族社会。也就是中国最古来的社会,也是中国古代史的发源地。氏族社会其实最开始是一个经济单位,他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一个小群体,同时,氏族社会也叫做氏族公社。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氏族社会的...
2021-03-0868阅读全文 >>说到孟获其实大家熟悉他的人都是因为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吧,其实诸葛亮的擒孟获的过程也真的不简单啊,但是好歹最后还是成功了,但是又有人要问了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蜀汉到了后期快要灭亡的时候,南方的一些人就比如孟获为什么不派兵支援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2021-03-08133阅读全文 >>家里养宠物狗的朋友肯定有这样的经历,半夜三更狗子突然对着空荡荡的方向,或者家里的某个位置狂吠,似乎它正看到了某种东西,那吠得撕心裂肺,直接让人毛骨悚然,那为什么狗会对着没人的地方乱叫,难道狗真能看到不干净的东西吗? 狗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是怎...
2021-03-03464阅读全文 >>胡子作为男性特殊的生理特征一直都受到广大男性朋友们的关注,现在男性多数都会注意自己的仪容,隔个几天就刮一次胡子,免得给人留下一个胡子邋遢的印象,当然也有蓄须的男性,但是还是少数。不过古代人就不同了,古代男子几乎都以蓄须为美,而且留的都是非常夸张的胡子,就像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关羽就被称为“美髯公”,与现代完全相反,古代成年男子几乎没有不留...
2021-03-08403阅读全文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
2021-04-02546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