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意为明、知识,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综述
四吠陀,尤其是《梨俱吠陀》虽然绝大部分是神话和对神的赞歌,但亦含有相当丰富的人类幼年的“思维萌芽”。《梨俱吠陀》的前7卷是神话的宇宙构成论、多神论、泛神论、神人-神畜-神物同形或同质论。
从第8卷开始,逐渐向一神论过渡:与此同时,吠陀哲学家开始对宇宙本原、人的本质进行哲学探究。他们各抒己见,基中有些看法,迄今仍然是带根本性的哲学问题。
本体理论
《梨俱吠陀》后期,在神学上,多神论或泛神论向一神论、疑神论过渡;在哲学上多元论向一元论、二元论过渡。
这时候,出现了许多关于宇宙本体的不同的或对立的观点。有的吠陀哲学家认为一神(生主,或婆罗那神)创造宇宙;有的认为宇宙起源于物质;有的则持“二元论”,既承认一神(生主)为宇宙的主体,又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物质原素──水。《梨俱吠陀》第10卷第82曲《造物者颂》中的观点是这种对立的二元论的典型例子:
先于苍天,先于大地,
先于诸天,先于非天;
是何胎藏,水先承受,
复有万神,于中显现?
尔等不知,彼造群生,
另有一物,在尔身中。
……
这首神曲的作者是地有子仙人。这位仙人一方面说,造物者大神生主先于天地、先于神与非神而存在,意指宇宙本体无始无终,绝对唯一;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万有起源于水,而不是起源于抽象的造物者神,说“是何胎藏,水先承受”。
此中“胎藏”即胚胎或胎。这是宇宙之胎、万神之胎、众生之胎、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出生处。这个奇妙的造化之胎,最初怀在“水”里,由水孕育成熟。“水先承受”暗示水为万物本原。由于第一个见解与第二个见解矛盾,另一位吠陀哲学家生主子仙人在同卷的第121曲提出万物之主究竟是神还是非神的质疑。
这种矛盾反映《梨俱吠陀》哲学家在本体论问题上正徘徊于精神第一性与物质第一性两种观点之间。
第82曲中的“另有一物,在尔身中”,暗示在肉体之内有一个“我”存在。这个“我”由“彼”创造,“彼”与“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亦即后来“梵”与“我”的关系。在《梨俱吠陀》中,“梵”与“我”的概念尚未形成,但这两个概念的雏型,在若干神曲,特别是在神曲《原人歌》中,则有明显的反映。
原人理论
这是《梨俱吠陀》第10卷第90曲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由一神的“生主”,发展出“原人”,又把生主与原人结合为一,认为生主为体、原人为用,二者一而二、二而一,并在承认原人的绝对本体即生主的同时,赋予原人以无所不在、全知全能的特性。此曲的第1、第2颂说:书馆
原人之神,微妙现身,
千头千眼,又具千足;
包摄大地,上下四维;
巍然站立,十指以外。
唯此原人,是诸一切,
既属过去,亦为未来;
唯此原人,不死之主,
享受牺牲,升华物外。
……
这是从空间和时间来表述原人的客观表现。空间和时间原非客观实在,但包摄在原人之内,体现在原人之外,故离原人无所谓空间和时间,而所谓空间和时间只是原人亮相而已。
此曲的第12颂说: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这首颂表明,原人不仅现身为客观世间,而且现身为人类生身的始祖。吠陀哲学家认为,人类总的分为4个种姓(4个阶段):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3种姓生自原人之口、臂、腿,比较高贵;后一种姓出自原人之双足,所以比较低贱。这首颂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种姓划分的文字记录。
它反映印度由原始公社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接近完成。在哲学上它还暗示,原人为大我,由原人产生的人为小我;大我小我在形式上有差别,但二者本性同源同一,大我小我,相即相离,是一是二。生主与原人结合的理论是吠陀之后的“梵我一如”哲学思想的萌芽。原人说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模式。
种识理论
原人理论点出人类本质与原人同一,但未涉及人类意识如何产生。另一吠陀哲学家对这问题作了重要的补充,说明人类的意识产生于最初的一念。最初一念也是最初的意识,或称“种识”。《梨俱吠陀》第10卷第129曲《有转神颂》,第4颂说:
初萌欲念,进入彼内,
斯乃末那,第一种识。
……
吠陀哲学家在这首颂中肯定人类意识产生于精神因素。“欲念”是精神,“彼内”意指胎藏之内,“末那”即意识,“第一种识”谓此意识是识的种子。种子识者即主观世界的基础,一切意识活动或精神现象依之而起。
这一观点后来被引伸到极端的唯识论,认为客观世界亦是依之而现,并把“欲念”发展为“无明”。原始佛教哲学的十二因缘,大乘佛教的八识系统、数论的二十五谛、吠檀多的无明幻现、四位说和五我说,都是这一理论的发展和系统。
原素理论
《梨俱吠陀》认为宇宙源于5种物质原素,即地、水、火、风、空。有的吠陀哲学家持“原水说”,即认为宇宙起源于水;有的吠陀哲学家认为水、火等多种原素组合而生万有,水与自然精力交配形成宇宙“胎藏”,胎在水中经过长期热力的培养,时至成熟,宇宙万有便脱胎而出。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含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意味。
在第129曲第6颂中,明确地说:“世界先有,诸天后起”。意指世界是物质,诸天是精神;先有物质,后有精神。这些朴素唯物论思想是吠陀以后的唯物论哲学的滥觞。
辩证思维
在探索宇宙本原的过程中,吠陀哲学家还观察到事物时有时无、时生时灭的矛盾现象,看到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同时,他们也看到,事物不仅有矛盾的一面,而且还有统一的一面。吠陀哲学家提出一个“有无统一”的模式:“无既非有,有亦非有”。
这个模式可有两种解释:①按逻辑,“有、无”是矛盾;“非有、非无”是对矛盾的否定,从而达到二者的统一。②按本体论,“有、无”是现象,“非有、非无”是本体;“有、无”非实在,在它们复归于本体时,只有唯一同一,别无二致。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
此外,印度哲学的其他重要理论,如业行、轮回、解脱、法等,在《梨俱吠陀》中虽然尚未具体形成,但都可以从中找到它们各自的渊源。
上一篇:古代女子成年行什么礼
下一篇:梵语文学的分类
正月十一:子婿日 中国习俗 习俗文化。...
2021-03-08706阅读全文 >>美国田纳西贝尔女巫杀人事件据说是美国官方唯一一起承认的灵异事件,至今市面上已有超过20本书来专门描述此事。这事件还被拍成了电影。在田纳西州这起女巫事件已传遍大街小巷,甚至还专门为她竖立一个石碑来流传她的...
2021-03-08959阅读全文 >>说到三国时期的曹操很多网友也都知道这个人也挺有意思的,简直就是能把一些事情给看穿看透澈了,但是有已经事情小编觉得还是挺奇怪的,汉献帝已经在曹操手上了,而且已经成了傀儡了,但是曹操依旧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2021-03-0863阅读全文 >>说到唐宋八大家很多网友都知道这八个人的名气还是真的是大啊,但是有的时候大家也许会发现,这八个人好像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些人而是一些另外的人,这里面其实要说的就是没有李白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2021-03-08884阅读全文 >>据新浪科技,引力透镜异常观测网络,当一颗前景恒星在视线方向上通过我们与另一颗背景恒星之间的空间时,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宇航局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两个天体是一个行星-卫星系统,这是一个全新的天体系统,要想再次对这一系统进行观测并测算其距离就将变得十分不可能,尽管进行这样的观察测算最好的方法是利用一台在空间中的望远镜以及一台位于地面...
2021-04-12987阅读全文 >>高加索语系(Caucasianlanguages)是分布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有超过一千万使用人口的庞大而多变的语系。但语言比较使得此语系可以分为三种语系,拥有约520万使用人口的南高加索语系(Kartvel...
2021-03-13426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