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闻网 www.haoqw.com】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蜀汉人少地少为什么越战越强?真的是靠诸葛亮的智慧吗?

发布时间:2021-03-08 11:56:18来源:好奇闻网编辑:好奇闻网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真相 > 手机阅读

说到蜀汉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地方也的的确确是人比较少,而且地方也比较的小,但是却能在三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做到三国鼎立,这也能说明蜀汉还是非常的厉害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是否是诸葛亮的功劳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蜀汉人少地少为什么越战越强?真的是靠诸葛亮的智慧吗?

在传统的历史小说中,诸葛亮的荣耀光环大多闪耀于军事、外交层面,但放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他低调却更耀眼的另一成就,当属治国。

三国三足鼎立的历史上,蜀汉的国土面积最小,兵力也是最少,无论比起中原还是江东,都堪称极难治理。但执着于兴复汉室的诸葛亮,却能够成功施展才干,将“弱小”的蜀汉,打造成坚硬的铁拳,以万众一心的实力,一次次向着曹魏呼啸飞出,而强大的治国能力,也在后世享尽尊崇。

最见证他这一能力的,就是下面三条看似简单,实则举重若轻的智慧。

一,有宽也有严

历代王朝初建,最首要的难题,当属执法。而早在刘备初入西川时,诸葛亮与法正的争论,就见证了他对此不凡的智慧。

作为刘备的宠臣,当时的法正,认为政权初立,应效仿高祖刘邦约法三章,减轻刑罚,广施仁义,以期赢取民心。但诸葛亮认为由于所处时代、条件不同,因而不能采用相同的立法模式:秦律残虐,民畏而守法;但现存的蜀地法律,法度不一,举措不当,民讥而不遵。

因此必须要严明法令,以统一、符实的新兴律令规范蜀地人们的行为,进而恢复混乱的社会秩序,使“君臣知义,上下有节”。初入蜀地的刘备,就这样迅速站稳阵脚。

而在成功占领西川后,为了进一步满足各方利益的实际需要,刘备委派诸葛亮会同李严、伊籍、法正、刘巴等五人,共同制定了反应各方共同利益的第一部法典《蜀科》。

这不仅是一部内容详实、结构完善的法典,也是蜀汉政权依法治国的重要根据和前提;当诸葛亮南征与北伐期间,还制定了《五惧》、《六恐》、《七戒》等战时军事法律,尽管其中的具体内容已详不可查,但这依然可以折射出诸葛亮审时度势的立法精神。

但同样是力主执法必严的诸葛亮,却更强调宽严相济。“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对于违法者,他既主张“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反对“大赦”;也强调体恤民生,“罪止其身”。

这在蜀地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民皆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道不拾遗,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风化肃然”。

而如果对比同时代的魏吴两国,更可见诸葛亮不凡的治国效果:据相关资料记载,自公元220年(曹魏建立)至公元280年(三分归晋)这60年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吴国产生了23次,在魏国爆发了24次,而在蜀国仅发生了3次。如此智慧,正如清人赵藩的击节好评: 能攻心则反侧皆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治国?就要跟诸葛亮学!

蜀汉人少地少为什么越战越强?真的是靠诸葛亮的智慧吗?

二,公平最重要

诸葛亮一生坚持的另一大原则,正是“执法以信”。

公元231年,诸葛亮在祁山与魏军主力遭遇。由于蜀汉地广民疲,蜀军实行“轮戍制”以缓解兵力不足的情况。当时局势万分危急,有人建议暂停部队的轮换以便聚集兵力与魏军决战。

但诸葛亮却认为“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闪光金句,足以证明为何兵疲民弱的蜀国能在数次北伐中能与强魏抗衡。

讲诚信的诸葛亮,也始终强调律令执行的统一。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天水、南安、安定皆叛而应亮,关中大震”,然参军马谡在行军途中却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为张郃所败,导致蜀汉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

马谡既是荆州集团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诸葛亮所欣赏的青年才俊,当时众人以为诸葛亮会顾念旧情,免其死罪。但诸葛亮却毅然下令将其处死示众。

时参军蒋琬因爱其才,向诸葛亮求情“天下未平而戮智谋之士,岂不可惜!”。但诸葛亮却一针见血的指出“孙武之所以能制天下,用法明也,若复废法,何以讨贼!”。

处死马谡后,诸葛亮还向后主奏陈《街亭自贬书》,“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但同时,对于“数谏谡谋,鸣鼓自持”的王平大加赞扬,并根据其在溃败时所立军功予以进爵。此外,诸葛亮还制定了“不从敬令”七法,并强调违者皆罚。

诸葛亮在执法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正是由于诸葛亮这种不避亲疏,赏罚分明的政策,才使其在日后的北伐过程中取得了兵临祁山,抗拒北敌的巨大的军事成果。

蜀汉人少地少为什么越战越强?真的是靠诸葛亮的智慧吗?

三,刑不避贵,罪止其身

而如果参考东汉末年以来,早已流毒的社会风气,就可见诸葛亮另一伟大之处:刑不避贵,罪止其身。

东汉末年长期的腐败内乱和新兴豪强地主阶级的日益兴起,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与日俱减,地方军阀与实力派乘机扩大自身的范围和影响力,这不仅导致东汉王朝的统治力大幅削弱,也严重摧毁了当时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司法秩序。而在主政蜀汉后,诸葛亮也果断的以这一原则,向这恶劣风气宣战!

时权臣李严为掩饰自身渎职之过,假传圣旨,遣大军回师,遂使北伐失利。诸葛亮并未因其地位特殊而对其予以袒护,相反将李严削爵罢官贬职为民。将军来敏,性格孤傲,常怀愤忿之心,常辱骂先主,毁谤群臣;诸葛亮听闻消息后亦将来敏弹劾罢官,流放汶山。

对于诸葛亮来说,这需要莫大的勇气。诸葛亮与李严同为托孤重臣且对李严亦大加赞赏“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来敏也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亲信。而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并未其此二人与自身关系密切、地位显赫而法外开恩。

其次,诸葛亮的另一伟大之处在于坚定不移的贯彻“罚当其罪,罪止其身”的司法原则。但这并非是诸葛亮的首创。昔黄权率军降魏,有人请求刘备杀其妻小,但刘备并未同意反而愧而叹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并待之如初。

蜀汉人少地少为什么越战越强?真的是靠诸葛亮的智慧吗?

在封建社会中,广泛株连,肆意施刑者比比皆是;但诸葛亮却认为刑罚的制裁功能只能作用于行为人本身,其亲人、僚属并不应该因此获罪。权臣李严虽被削职为民但其子李丰仍任江州太守,负责参赞军机,运筹粮草;将军孟达绝蜀降魏后,诸葛亮也未对其家人展开清洗报复依然对之如初。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这一评价从当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来看是客观公正的。

诸葛亮这位三国时代卓越的政治家,以其一生的信仰坚守,卓越的治国业绩,在波澜壮阔的三国风云里,留下了这样闪光的风景,至今,依然值得后人传承!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标签:诸葛亮 蜀汉 刘备 北伐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蜀汉人少地少为什么越战越强?真的是靠诸葛亮的智慧吗?》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历史上紫薇真的是乾隆最喜欢的女儿吗?》这篇文章。

历史真相排行

历史真相精选

历史真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