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与余姚江汇成甬江东流入海。流域内水系发达,河源主流为剡江,重要支流包括东江、县江、鄞江。地形上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汇,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四明山和天台山,东部为宁奉平原。
长期以来,宁波地区的史前考古主要集中在余姚江流域和东部沿海一带,发现并发掘了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史前遗址。相比之下,除1989年、1991年曾两度小规模发掘过名山后遗址外,奉化江流域的史前考古工作以往开展很少,有关研究更为薄弱,直至近年来一系列遗址的发现,才重新开启了对于这一地区史前文化面貌的探讨,也为重新构建宁绍地区的史前文化序列提供了新的线索。
一发现与发掘
▲奉化江流域史前遗址分布图
▲下王渡(左、中)、何家(右)遗址发掘场景航拍
2016年以来,为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在宁南贸易物流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的全力支持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奉化区方桥街道周边先后开展了多次考古勘探,相继发现了下王渡、何家、上王、双马、下庙山等5处史前遗址,并联合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对部分遗址进行了发掘,总计发掘面积约10700平方米,发现诸多重要遗迹,出土大量史前遗物,从而极大丰富了对于奉化江流域史前文化的认知。
01下王渡遗址
遗址核心区位于奉化方桥下王渡村东,海拔约2.4米,分布面积约26000平方米。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先后进行过两期发掘,总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揭露出房址、墓葬、灰坑、灰沟、井、灶、栈桥、围栏等遗迹现象219处。该遗址曾获评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下王渡遗址出土遗物
▲下王渡遗址II区F40和H230
▲下王渡遗址III区M5与M6
▲下王渡遗址良渚文化同期房址
▲下王渡遗址栈桥和陶片堆
发掘情况表明,该遗址可划分为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同期(遗存年代大体相当于良渚文化时期)、商周时期、宋元时期共四个阶段,其中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
1.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存。包括第⑥⑦⑧层堆积。遗迹主要发现于遗址核心区西、北部。干栏式建筑保存不完整,结构不明确,保留的柱坑多数底部铺垫板,上立圆柱或方柱。出土陶器以夹砂褐陶、灰陶为主,夹炭陶次之,另有少量泥质灰陶、红陶、黑皮陶,器型有釜、鼎、罐、盉、豆、壶、盘、缸、灶、器盖、支座等,其中部分器物上见有马家浜文化和松泽文化因素;石器有斧、锛、镞、纺轮、砺石等;骨器有耜、镞、锥、针等;木器除建筑构件外,还发现6件船桨。动植物遗存主要发现有猪下颌骨、牛肢骨、鹿角、编织物、芦苇杆、橡子、桃核、葫芦、树叶等。
2.良渚文化同期遗存。包括第③④⑤层堆积。聚落遗迹主要位于遗址中、西部,可细分为早、晚两段:早段聚落位于遗址中部,房址、灰坑、墓葬多数座落在呈条带状南北向分布的两处土台上。土台底层土质较硬且纯净,据环境考古分析,可能为流水动力形成的天然堤。房址除少量范围、结构较为清楚外,其余多为残留的基槽和柱洞,结构不明。晚段聚落范围缩小,局部分布于遗址中西部区域。房址平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后两者面积只有几平方米,可能为圈养动物的屋舍或仓储类建筑。长方形房址多为东西向,门道朝南,灶址多发现于房址中部或偏西部。
发现的这一时期墓葬大多位于遗址核心区东部和下王渡村西部小片分布的遗址区域内,形成与生活区相对独立的单元。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东西向,墓底通常铺有树皮一样薄的木质棺具。据个别墓葬残留的头骨推测头向应朝东,葬式不明。随葬品中陶器见有罐、釜、豆、盘,石器有钺、锛、纺轮,玉器有玉珠、玉玦或玉坠等。
出土的这一时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早段陶器以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居多,另有部分夹炭陶、泥质褐陶、黑皮陶、红陶,器型有鼎、釜、豆、双鼻壶、罐、盆、钵、杯等,相比河姆渡文化晚期陶器类别,釜和支脚虽仍在沿用,但数量已大为减少;晚段陶器以夹砂红陶、泥质灰陶、褐陶为主,夹炭陶数量较少。器类与早段差别不大,鼎足以鱼鳍形为主,新出现少量T形、三棱形鼎足。石器主要见有钺、锛、犁、镞、纺轮等。
02何家遗址
位于奉化方桥何家村西北,海拔约2米,分布面积近12000平方米。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先后进行过两期发掘,总发掘面积1869平方米,揭露出房址、墓葬、灰坑、井、栈桥等遗迹现象66处。该遗址曾获评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何家遗址出土河姆渡文化晚期陶器
▲何家遗址杆栏式建筑和柱坑
▲何家遗址出土良渚文化同期遗物
▲何家遗址良渚文化同期墓葬
勘探与发掘情况表明,何家遗址零散分布于并不相连的五个片区内,其中IV、V两区为核心区。文化层可划分为四个大层,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同期、商周时期、宋元时期,其中遗存主体为史前阶段。
1.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存。可细分为早、晚两段:早段包括V区第⑦层堆积。遗迹均坐落在生土上,主要发现有干栏式建筑、木构道路、栈桥、灰坑、水井等。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灰陶为主,泥质红陶、夹炭陶次之。器形包括釜、鼎、罐、豆、盘、支座、灶等。陶器风格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延续地方特色的绳纹敞口釜、支脚;另一类为具有马家浜文化风格的外红内黑高柄豆、双目式圆锥状鼎足等。石器数量较少,主要为锛和楔。木器主要为地梁、立柱、企口板、木桩等大量木构件,另还发现1件木桨。
发现的这一阶段干栏式建筑以F6最为完整和典型,共由71个柱坑和2条基槽组成。长条形基槽位于建筑中部,槽内铺地梁。西、北、东侧可见连成封闭区间的其他柱坑和立柱。南侧与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木构道路相连,由此推测入口应在南侧。该房址结构之清晰、单元之明确、木构件体量之大,在钱塘江两岸地区史前遗址中均较罕见。
晚段包括IV区第⑦⑧层堆积和V区第⑥层堆积。遗迹主要有干栏式建筑、灰坑、水井。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灰陶和泥质灰陶、黑皮陶为主,也有少量夹炭陶,器类包括釜、鼎、豆、罐、壶、异形鬶、支座、器盖、纺轮、网坠等。陶器中见有子母口罐、腹部带脊的折肩罐等崧泽文化因素;石器多为锛;骨器见有锥和针;木器除大量建筑构件外,还发现有少量陀螺。
2.良渚文化同期遗存。可细分为早、晚两段:早段包括IV区第⑤⑥层和V区第⑤层堆积。遗迹见有房址、灰坑、水井、灶等,其中一处地面式房址由长方形和圆形立柱围成,入口朝南,面积近50平方米,其东保留有2处小面积仓储类建筑,结构不明。出土陶器在陶质、陶色上与本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文化晚期陶器存在一定的地域延续性,大致类似。器形见有鼎、豆、釜、罐、壶、盘等;石器主要为犁、钺、锛、砺石;木器为木柱、木桩、垫板等建筑构件。
晚段包括IV区第④层堆积。遗迹发现有5座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西北-东南向,墓底均铺有一层树皮(朽烂难辨,也可能是独木棺)做葬具。部分墓葬发现有上肢骨和少许牙齿,由此判断头向为东偏南。随葬品一般置于腰部及以下。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陶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黑衣灰陶,器形包括釜、圈足碗、鼎、罐、豆等;石器有钺、锛、楔、锄、纺轮等。
03上王遗址
位于奉化方桥上王村西北。2018年7至11月对其边缘区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遗址第④⑤层堆积为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存。遗迹见有灰坑、灰沟、木构道路和围栏,木构道路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其延伸方向并结合发掘区东北部出土遗存较丰富等情况,推测该遗址的聚落核心区应在本次发掘区北侧。出土陶器有釜、鼎、豆、罐、支脚、器盖等,见有较多松泽文化因素,如鼎足多为凿形足;出土石器有犁、锛、刀、砺石等。
遗址第③层堆积为良渚文化同期遗存。发现灰坑6个。出有鼎、豆、壶、盘、罐、钵等陶器和钺、锛、刀、犁、砺石等石器。
04双马遗址
▲双马遗址良渚文化同期分间房址
位于奉化方桥双马村西南,分布面积约4500平方米。2019年10月开始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目前所见主要为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同期遗存,其中一处良渚文化同期多间地面式房址为宁绍地区首次发现。
▲双马遗址(上)、下庙山遗址(下)出土遗物
05下庙山遗址
位于奉化方桥下庙山村东北,分布面积约3200平方米。未发掘。勘探解剖所见主要为良渚文化同期遗存,陶器可辨器型有鼎、豆、罐、壶等,石器有锄、锛、镞、纺轮等。
2价值与意义
1奉化江流域史前遗址以往发现较少,工作开展不多,研究相对薄弱。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看,这里同样也是河姆渡文化晚期及后续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在宁波乃至宁绍地区的史前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以上5处史前遗址均处于平原地带,在聚落选址上与宁绍地区以往发现的通常位于山前向阳坡地或坡脚处的史前遗址存在一定差异。独特的地理环境与遗址分布特征,为以后在宁绍地区寻找新的史前遗址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3以上5处史前遗址出土遗存时代较为明确,文化面貌较为清晰,不仅为构建宁绍地区史前文化时空框架和谱系提供了大量基础材料,也为探究河姆渡文化早、晚期聚落演变过程和人群扩散迁徙路线提供了新的线索。
4以上5处史前遗址中均发现有较为丰富且具一定地域特色的良渚文化同期遗存,为深入探讨该类遗存的文化性质、聚落模式、生业、社会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5以上5处史前遗址文化因素的多样性也显示出来自钱塘江北岸史前文化对宁绍地区的影响,这也为研究区域文化进程和文化格局的动态演变提供了新的案例。
3保护与展望
在考古工作过程中,我们对出土文物特别是建筑构件、木器等及时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将部分重要遗迹整体加固搬迁以开展实验室考古。同时,通过协商修改用地规划、建设小型遗址公园、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等方式,使下王渡遗址局部、下庙山遗址等得到了比较妥善的原址保护。此外,以上遗址出土文物还相继在“我从远古来——史前宁波人的生活”展和“开元奉化——奉化历史文明展”中展出,让公众共知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遗址考古资料整理、报告编写与相关研究目前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积累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下一步,我们还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奉化江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课题,以期更加全面了解奉化江流域史前遗址的分布状况和文化面貌,进而深入探讨宁绍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与史前文化发展序列问题;也将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针对宁奉平原西部地区全新世地貌、水文环境等进行系统调查,争取弄清该区域古环境演变与史前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涌现出了非常多著名的将军。例如英国的蒙哥马利,美国的巴顿,德国隆美尔,曼施坦因等等。但是任何事物都会是相对应的,有好就有坏,有长就有短。在二战中除了这些非常优秀的将军以外还出现了一批与蠢猪没区别的将军,由于他们的错误,甚至都有人嘲讽他们是敌军派来的卧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有哪些将军。...
2021-03-08597阅读全文 >>海洋生活着许多丰富的 鱼类 ,他们形态各异,游离在各个 深海 中,十分美观。不过有的深海鱼类却不是那么友善的,例如深海龙鱼可是鱼类杀手,令鱼类闻风丧胆。还有一种可与之匹敌就是...
2021-03-08604阅读全文 >>说起印第安人,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头上戴着很多羽毛做成的帽子,脸上身上画的蓝一块黑一块的,穿着兽皮树叶在树林里像猴子一样到处乱跑乱跳。就在北美的16世纪到19世纪这个期间,当地的印第安部落遭到了白人的大屠杀,其屠杀的残忍程度让人难以想象,完全不像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和自由奔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1-03-08278阅读全文 >>说到中国少数民族称帝的国家小编相信大家都会想到的是元朝了,越是,历史上的元朝就是由少数民族称帝的一个朝代,当时的元朝国力强大,一直有着侵略的野心,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元朝还企图东征日本,但是后来却失败了,元朝灭掉了历史上的宋朝,是非常有实力的一个朝代,有不少的人便问小编古代蒙古帝国是靠什么崛起的?蒙古帝国的崛起是因为成吉思汗吗?具体...
2021-03-08772阅读全文 >>1670年,明永历二十四年;清康熙九年;日本灵元天皇宽文十年,庚戌年(狗年)。 中文名 1670年 农历 庚戌年 生肖 狗年 年号 明永历二十四年;清康熙九年 1670年年表 1670年一月 1月5日—...
2021-03-08723阅读全文 >>北京,这些信息通常是古生物学家无法从其他化石记录中获知的重要信息,在近1.5亿年漫长的演化历史中,这些长且花哨的尾羽在许多情况下都与动物的身体差不多长,那么它们的功能是什么呢,其平面的结构限制了学者获取更多重要的信息,北京,也就是说,这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 www.QiQu.net 收集发布...
2021-04-20865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