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上热下寒证。
很多粉丝朋友反馈:
既有口腔溃疡,口燥咽干,眼干耳鸣,头晕失眠,牙龈漫肿,烘热面赤,口苦口渴,便秘或大便不成型,小便黄,舌质红等上热症状。
又有手脚冰凉,腰膝酸软,胃脘冷痛,大便不成型或便秘,关节冷痛,喜温喜按,夜尿频等下寒症状。
用清热泻火的药之后,舌头发白,齿痕明显,食欲减退,大便不成形,中下寒的症状加重。
用温热的药之后,口干,口渴,便秘,上热的症状又会加重。
这种上热下寒的“矛盾”症状,该如何是好?
首先要辨别这里的热是真热还是假热!
中医是如何辨别真热假热?如口渴,但又不想喝水。
身体虽然很热,但是又想穿衣服。
舌头虽然有点红,但是胖嫩。
脉摸起来很大,但是用力按却无力。
一般符合以上情况,可认为是真寒假热!
形成真寒假热的上热下寒症状的原因是什么?中医认为,肾中真阴充足,则真阳潜藏于肾中,守位而不上越,以发挥肾阳的温煦推动作用,即“龙潜海底,雷寄泽中”。若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过度损耗肾阴或者肾阳,则易出现肾之阴阳失衡。
若肾阴亏损,真阳不藏,离位浮而上越,成为“龙雷之火”,则可见以上“虚热”症状。真阳上越,下焦肾阳则不足,故见“下寒”症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治疗方面应以滋养肾水,引火归元为法。
而引火汤则是滋补肾水,引火归元的一首常用方。
引火汤出自陈士铎的《辨证奇闻· 卷三·咽喉门》。
本方组成:熟地黄,麦门冬,五味子,巴戟天,茯苓。
虽然原方记载多用于治疗因肾水亏虚,水不济火,相火浮越于上的“阴蛾证”。
但是,临床上,我们遇到属于肾水亏虚,水不济火,相火浮越于上病机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慢性咽喉炎、痤疮、头痛各种慢性复杂疾病等,都有选择本方的机会。
关于引火汤治疗“阴蛾”的机理:
《辨证奇闻》原文是这样说的:“此火因水亏,火无可藏,上冲咽喉。宜大补肾水,加补火,以引火归藏,上热自愈。”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正常情况下,真阳潜藏于真阴之中,藏而不露。若真阴亏虚,阴不制阳,真阳不潜则上浮,下焦真阳则不足,容易出现以上“上热下寒”的症状。
所以,如果说引火汤只能用于治疗“阴蛾”病,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临床上本方对符合“ 肾水亏虚,水不济火,相火浮越”病机的疾病都有应用可能。
接下来,我们来仔细分析分析:
引火汤的配伍机理。陈士铎认为:“水得火之气,则水尤易生”。
所以,引火汤最关键的核心药对是补肾水的熟地黄,和温肾阳的巴戟天。
(1)一阴一阳,阴平阳密:熟地黄,巴戟天。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熟地黄最常用的功效是补肾精,补血,适用于肾阴、肾精亏虚、血虚者。
《备要》云: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聪耳明目。
王硕云: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 。
《撮要》云:熟地,能使虚阳归宿丹田。
肾中藏有肾阴肾阳,肾阴虚,真阳无制,则真阳上浮,下焦阳亦虚,故只用熟地滋补肾阴,不补肾阳,则下焦阳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且阴阳互根,阴得阳助才能源泉不绝,故用巴戟天温下焦肾阳,一阴一阳,可使阴平阳密。
巴戟天,味辛,性微温。归肝、肾经。
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之效。
可治疗肾阳虚、精血亏虚引起的一些列病症,特别是因肾阳虚导致风湿邪气流注筋骨关节的虚实夹杂者,可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神农本草经》云:巴戟天,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别录》云:巴戟天,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正义》云:巴戟隆冬不凋,味辛气温,专入肾家,为鼓舞阳气之用。
巴戟天虽为温肾助阳之药,阴虚火旺者不宜用之,但巴戟天温润多汁,温而不燥,且有君药熟地黄补阴以制阳,实为阴阳平补的黄金搭档。
熟地补下焦肾阴、肾精,巴戟天温下焦肾阳,一阴一阳,使阴平阳密以治本。
肾阴虚,阴不涵阳,则肾阳不潜,虚阳上浮,巴戟天温下焦肾阳,但上浮之虚阳怎么办?
于是,引火汤中又佐以了麦冬、五味子。
(2)滋阴清虚火,收敛降浮阳:麦冬、五味子。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可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李东垣云:麦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
《求真》云:热血妄行,用此则能即止。
所以,用麦冬旨在滋阴润肺,滋肺阴以生肾水,肺五行属金,肾五行属水,肺金为肾水之母,故麦冬用意一则滋肺阴以清上焦浮火;金生水,助熟地滋肺阴以潜真阳,一举两得。
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
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
本方用五味子,因其能收能补,能收降浮火,补养肾阴。
《经疏》:云:五味子,主咳逆上气,则专以肝肾不纳,气不归元而泛溢上逆者言,得此酸收摄纳而逆上自已。
《别录》云:《神农本草经》所谓五味子“除热”,则阴虚内热得此益阴收摄,而热自除,与实热之宜于凉泻者不同。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惟五味既能敛肺金之耗散,而又收摄肾气,上下并治。
方中用了麦冬滋阴同时清虚火还不够,还得把虚火往下收,使虚阳下潜于真阴,故用具有收敛下降的五味子,既取其敛降之性,又取其滋肾宁心之用。
所以,麦冬与五味子搭配:
共同点是:两者都可滋阴。但前者偏于滋肺阴,后者偏于滋肺阴。
不同优势在于:麦冬因补而可清虚火,五味子补的同时具有酸味敛降之性。
共奏滋补肺肾之阴,清将上越虚阳之效。
熟地滋阴而粘腻,巴戟天温补而易助热,麦冬润肺阴而清补,五味子滋肾水而敛降,虽然一阴一阳搭配,一清一降相伍,但是滋补及酸涩之药,容易凝涩气机,故用通利之茯苓。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水湿证,也常用于滋补方中,以佐治滋补药的滋腻之性,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
本方用茯苓,即旨在通利三焦水道,防止滋补酸涩药凝涩气机,协调上下阴阳,使上逆之阳热下潜于肾。
正如《辨证录》云:“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
《崇原》云:茯苓位于中土,灵气上荟,主内外旋转,上下交通。
所以,这里用茯苓并不是简单的健脾祛湿作用。
简单总结:上热下寒的实质其实以上有虚热、下有真寒多见。多由于真阴亏损,阴不涵阳,虚阳浮越于上,真阳亏虚于下所致。
常用陈士铎的引火汤加减治疗。本方熟地补肾阴,巴戟天补肾阳,一阴一阳,可使阴平阳密而治本;麦冬养肺阴而清补虚火,五味子滋肾水而敛降虚阳;茯苓补中寓通,可使补而不滞,敛而不涩。
诸药配伍,用药精简,旨在引虚火下潜肾中,阴阳同调,肺肾共治,补阴而不滋腻,补阳又不伤阴,使阴有阳生,阳得阴潜,即“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之谓也。
不得不说,上火是一种非常差的体验,有些人一上火就拿一些清热药来败败火,
起初,上火的症状的确会有所缓解,可是,没过多久,上火的问题又会卷土重来,
不仅如此,身体也会越来越寒,吃一点冰的凉的就容易腹泻,脚底心一年四季也都是凉的。
你说再用清热药吧,已经体寒,再用只会雪上加霜;
那用点温阳药吧,又恐火上浇油,让上火症状愈演愈烈。
看似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其实吧,并非上火难治,而是从一开始治疗方向就错了。
因为你上的火不是实火而是虚火。
那什么是实火,什么又是虚火呢?
还得从中医的核心理论聊起——阴阳理论聊起。
中医认为, 健康 的人体就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我们假设, 健康 的人体,阴有100分,阳也有100分。
某一天,你的阳突然升高到了150分,而阴仍然维持在100分,这时候的上火就是实火,我们该用清热药降降火,让阳重回100分。
但如果有一天你的阳维持在100分,而阴降到了50分,这个时候50分的阴无法制约100分的阳,多余的阳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在你体内撒欢,此时的上火就是虚火,若是贸贸然用了清热药,只会把原来阴虚的状态变成阴阳两虚。所以正确的做法就该是滋阴,把50分的阴提升回100分,使得阴阳再次平衡。
所以总的来说,虚火并非是体内的火多出来了,而是水少了,多出来的火自然就会到处折腾。
既然病因已经找到了,治疗的思路也就来了,滋补阴液,以水制火,若同时还能将上焦的热往下引,那就更棒了。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滋阴补液,引火归元 的方子——引火汤,出自清代名医陈士铎的《辨证录》。
引火汤:熟地、麦冬、五味子、巴戟天、茯苓。
小小五味药材,却暗藏玄机,我们不妨简单的来过一遍,
我们说的虚火,主要是因为阴液不足,导致虚阳上越,
所以治疗虚火,首当滋阴补液,要论滋阴,则首推熟地。
熟地黄 为生地黄酒炖或酒蒸后所得,其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主入肝、肾经,
功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肝肾阴血之要药。
麦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质地滋润,具有养阴生津之效,
不论是阴虚有热,还是温病热邪伤及其阴所致之症,都可以用麦冬来改善,
可以说,麦冬就如同一场甘霖,浇灭了虚浮而上的火,直接改善虚火症状。
此外啊,麦冬主入肺经,肺五行属金,补肺金而意在滋肾水,金水相生之意。
五味子 是一味神奇的药材,正如其名,五味俱全,然,酸性最甚。
中医讲啊,酸能收能涩。
用上一味五味子,不仅有生津之用 ,更有敛阴之效,
五味子就像是金钟罩一般,把熟地、麦冬补的阴液尽可能的锁在体内,减少流失,可谓是有补有守。
巴戟天 甘辛微温,入肾、肝经,为补肝肾、益精血之良药。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不是阴虚吗,为何还要补阳呢?
熟地、麦冬、五味子滋阴补液,而巴戟天之温性恰恰与其呈水火既济之势,盖水性趋下,体内之虚火也不得不随水势下趋,
方中又添了一味 茯苓 ,茯苓甘淡性平,无寒热之偏,有利尿之效,为虚火之向导,协巴戟天引火归元,水火同趋, 而共安于肾宫,颇有琴瑟和谐之意。
此外啊,上热下寒本就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所致,巴戟天甘温质润,温润不燥,引火归元之时,并无损耗阴液之虞。
因此,一味巴戟天在这里用的可谓是恰到好处。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引火汤呢?
1、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上火的人,不管你是咽痛、牙痛,还是口腔溃疡,甚至是失眠、头晕、耳鸣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虚火上炎。那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春天呢?因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阳气要从里往外走,阴本来就不足,没有办法把仅有的虚阳涵养住,这就好比放风筝一样,你手里没有力气,那风筝就越飞越高,到后面,完全不受控制了。
2、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等,只要是反反复复,老不好的,那就是虚火在你体内折腾,也可以用引火汤。
3、上焦热,下焦寒,头面部老上火,但是下肢又一直是冰凉冰凉的,尤其是脚和膝盖。平时吃一点凉的冰的,肚子就不舒服。主要是因为阳气都往上走了,下焦的阳气本就不足,再吃寒凉的东西只会让人雪上加霜,上火的症状也会加重。
4、或者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舌质红,舌苔特别薄或者没有舌苔的人群,那大概率就是阴虚证了。
标签:
上一篇:世界八大奇闻怪事科学难以解释的是,世界上真实奇闻怪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海恒隆广场之香炉造型,女鬼吓得工人跳楼(灵异频发)...
2021-03-17411阅读全文 >>揭开1872年清朝广西僵尸袭人事件真相!...
2021-03-14248阅读全文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沉淀了很多的精髓,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裕的一个朝代,不过,唐朝的晚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濒临毁灭,当时的宦官当道,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宦官们的手中,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后唐时期的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一起看看李存勖是一个怎样...
2021-03-08231阅读全文 >>说到李白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李白是中国古代史非常著名的诗人,词人,创作的诗词也是数不胜数,从小我们便学习李白的诗词文化,那么,李白的酒量是不是很小呢?这到底是真的吗...
2021-03-0533阅读全文 >>说到三国时期的落凤坡其实还是比较让人非常伤感的一个地方了,因为死了蜀国的一员大将了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庞统了,但是很多网友却有一点点的疑问了,那就是如果当时在落凤坡死的人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那么之后蜀汉会走得更远吗?庞统会达到诸葛亮的高度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2021-03-08581阅读全文 >>1462年是15世纪的60年代,中国纪年为明朝天顺六年。 中文名 1462年 外文名 1462A.D 中国纪年 明朝天顺六年 历史大事 俄罗斯立国等 1462年本年年表 1462年大事记 (1)伊凡三世成为全俄罗斯...
2021-03-08434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