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闻网 www.haoqw.com】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福州冬至吃什么?福州冬至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2021-03-08 16:21:09来源:好奇闻网编辑:好奇闻网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福州民俗中有搓冬至圆的习俗,也叫搓米时,福州话发音为“细”,既代表团圆,又代表孝顺的意思。

  福州市烹饪行业协会会长、聚春园集团董事长郭仁宪介绍,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冬至,它是全年黑夜最长的一天。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南方人则要吃冬至米团。福州称冬至为“冬节”、“团圆节”,在冬至前夜全家围坐搓米时,寓意团圆。搓好之后,冬至早上煮熟,外裹黄豆粉加糖食用,象征好运。出嫁的女儿会在冬至当日送米时回娘家,以表孝心。米时不是糍粑,区别在制作流程。“米时”是将生糯米用磨盘磨成米浆,而糍粑是用熟糯米放到石臼里捣成糊状。

福州冬至吃什么?福州冬至有什么习俗?

  小编网络上找到关于福州冬至的习俗有:

  1.冬至节前一晚,全家要围坐搓“米时”,还要唱民谣。因此冬至节也成了团圆节。

  2.搓“米时”时,桌上要放福橘,象征吉祥如意;还要摆上一对胖乎乎的小泥人,寓意“回进宝”。

  3.冬至节当天,出嫁的女儿要赶紧做好热腾腾的“米时”送给父母,略表孝心。

  相关新闻:

  冬至搓米时轶事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福州人俗称“冬节”。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冬至,福州人重此节。”有“来年”之谓,民间有“冬节如大年”之说,只不过没有大年那么隆重、热闹而已。

  冬至福州有搓米时的习俗。“米时”是“糍”字福州话的读音,因俗而成的福州俗字,字典找不到。昔时福州人在冬至的前夜,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神龛前陈列三盘簪花寿面,香炉焚香,烛台点烛。花瓶插“水党菊”与金橘。在厅堂中央另摆一张圆桌,桌上放置一竹箩,箩中放红橘数粒、红筷子一副、四季花一对,还要摆上一对体胖腰圆的泥人仔(俗称火儿姆),寓意团圆、“时来运转”和“肥姆早发”。接着搓米时,“米时”是糯米配黄尖米磨成的米浆,压至干后而成的浆剂,亦叫粉团。全家坐在桌子周围动手将浆剂搓成像汤圆似的实心丸子。边搓米时边唱童谣,歌词虽似戏谑,但多寓有添丁、发家的含义。如“搓米时之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有依嫂,依俤单身哥。依嫂带孕喜,爸奶都欢喜。孩儿丢落脚桶下,依哥马上做郎爸。”“搓米时之搓搓,年年节节高。大人增福寿,妮囝岁数多。红红水党(涨)菊(急),排排兄弟哥。”米时搓完后,放入锅中煮熟,然后用竹笊篱捞起沥干,蘸上用黄豆或芝麻炒熟磨成粉加上红糖调匀成的米时粉后,倒入竹箩。当晚搓好的米时,不能都吃掉,要留着第二天冬至节正日当早餐。

  笊篱是捞取热锅之物的竹制炊具,是居家常备的厨房用具。它是用麻竹或篓竹破成细篾编成小巧玲珑的圆形竹篱,加上竹柄。它是冬至家庭主妇用来捞熟米时的好器具,深受家庭主妇的青睐。因此,由笊篱引出了一则小叔对嫂子非分之想的“笊篱叔”轶事。

  从前,福州南港有个年轻的单身哥,见嫂子长得俊,常对她动手动脚,被嫂子训斥后,仍恶习难改。某年冬至早晨,嫂子很早起床在灶前搓米时,单身哥在灶下烧火,一边吹火筒一边悲凉地唱:“搓米时之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有依嫂,依俤单身哥。”唱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依嫂的身材。原来,这单身哥父母早丧,孩提时,嫂嫂对他疼爱有加,夜间让他和亲生儿子睡在一起。在他十岁时,哥哥病故,是嫂子一手将他拉扯长大的。昔时“长兄为父,嫂为母”。聪明的依嫂听音知意。依叔今天唱此歌在埋怨她,不给他娶亲,她便眼睛一亮,答唱回他:“叔你单身乃有因,嫂有为你讲婚姻,是你嫌三又弃四,一心只想依嫂身。”一针见血地道出他单身的原因。

  单身哥听了依嫂的尾句唱词,以为依嫂同意他动手动脚,就走到依嫂跟前伸手对她非礼,气得依嫂抓起笊篱从锅边捞起半熟的米时往他头上倒。狼狈的单身哥既吃不到米时又受依嫂一番奚落。从此,“笊篱叔”的轶事在街坊邻里传开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话料。这就是福州南港版的“笊篱叔”轶事。

标签:冬至 福州 单身 嫂子 习俗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福州冬至吃什么?福州冬至有什么习俗?》感兴趣,还可以看看《豫剧曲牌有哪些》这篇文章。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